当前位置:南宁夜生活 > 南宁美食 > 正文

“小香港”的变迁折射出桂林个体经济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27日 12时:56分:14秒 浏览次数: 南宁美食 发布者: 南宁夜生活

“黑市”已经变成了桂林最繁华的商业街,它非常时尚,可以称之为香港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记者张媛

从前,每当桂林市民买衣服时,他们总会想到一个地方-“小香港”商业街,曾经是桂林服装时尚的“风向标”。自1980年代初以来,“小香港”在桂林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桂林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条步行购物街,位于市中心。有数百家专门从事服装,鞋类,布料,小型百货商店等的商店,商品种类繁多,可议价,因此而得名。 “小香港”。

作为改革开放后桂林商业发展的“见证”,“小香港”的变化反映了桂林个体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胡思进是桂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退休职工。在“小香港”成立之初,他在桂林市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场部工作,直接管理“小香港”商业街。他还是《桂林工商史》的编辑之一。回想起“小香港”商业街的产生和发展,胡思进深受感动。

1980年代,“小香港”诞生了,从前的“黑市”变成了“繁华街道”

“小香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1942年,来自桂林被占领区的难民聚集在美仁市中心宜人路西段的南部。道路(即已拆除的体育馆西边有一条小街),荣成路的东西,南北两侧都有街边小摊,主要有二手服装市场。逐渐形成,1950年被取消,可以说是“小香港”的前身。“介绍桂林商业发展历史的胡思进介绍。

桂林繁华_桂林市区哪里最繁华_桂林商业银行 桂林银行

1980年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需求也增加了。因此,一些人发现了商机,并开始在旧的跳蚤市场上设立摊位,并出售一些配件和小型百货商店。 ,还有来自广州,上海等地的时尚服装,尤其受到前卫思想和时尚大胆的年轻人的青睐。摊位的数量缓慢增加,尤其是在晚上,摊位更加热闹,甚至有人点亮灯笼来招揽生意。后来有人向政府报告说,这不仅是一个投机的“黑市”,而且还使人民恼火,并要求政府取缔。

当时,该问题已移交给市工商局,胡思进是处理市民投诉的人之一。他回忆说:“应该禁止还是继续这种商业观点?经过我们局局长和主管部门的多次讨论之后,他们仍然不敢下定决心。最后,一些思想开阔,大胆的同事建议改革开放现已开放。公民有需求,最好在这里建立一个小商品市场,易于管理并适应人民的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该提案获得一致批准。因此,1982年2月,市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向市财政主管部门提交报告,以指导和支持失业人员的就业: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应当资助小商品的建立。市场位于城市体育场东,西和南墙之外,并负责对其进行管理。管理。该报告已通过市财政委员会提交给市政府,并迅速获得批准。工商局立即投入12万元,迅速建立了面积900余平方米,小棚101个的小商品市场。安排服装,缝纫,面料和小商品业务520余人,其中30岁以下青年失业人口占77%,被称为“秀峰工业产品市场”,又称“秀峰”。购物中心”。

在那之后,一些时尚的摊主从广州等发达地区购买了人形模型来展示他们的服装,并且还张贴了“香港服装”宣传标语,吸引了很多顾客。结果,许多商人争相效仿,以各种形式展示和销售仿制的“香港服装”。一时间,它成名,并很快成为桂林人购买服装的首选。熙熙and的热闹的“秀峰购物中心”的俗称是“小香港”。

从1987年到1990年,对“小香港”业务规模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工商局采用退还市场管理费,自营职业者筹集资金增加店铺数的方法。 “小香港”从伊仁路的南部扩展到了荣成路。在1998年12月拆除之前,“小香港”拥有820多名店主和2400多名员工。 1987年,市场成交额600万元。 1990年,市场成交额超过1300万元。

胡思进打开了他参与编辑的《桂林工商史》,回想起当时的“小香港”繁荣景象。记者张元摄

桂林商业银行 桂林银行_桂林市区哪里最繁华_桂林繁华

胡思进回忆说,1990年4月,当《中国商报》的消息灵通的记者报道他在桂林接受采访的印象时,他写道“小香港”的商业街并不逊色于其他大城市。只要您到达“小香港”,您就会感受到桂林的时尚和潮流,并与桂林最受欢迎和最新的服装保持联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南宁夜生活所发布,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ptjgj.cn/nnms/2669.html